中醫藥資訊 > 健康飲食入門 > 中醫食療的功效 > 藥物成分與食物的作用 > 1.歸經 >

作者:李世滄 日期:
2001-12-17 13:26:34

1.歸經
歸經就是指藥物對人體某一臟腑的選擇性作用,即作用點或靶器官。一般認為每一證候都是臟腑或經絡發病的表現,任何疾病,均可辨證分析認定其發病的臟腑部位,從而將某些治療某種臟腑經絡病證的藥物歸入某經。歸經就是從藥物的治療效果辨證總結出來的。
臟腑學說是藥物歸經的主要依據,歸經學說是臟腑學說在中藥方面的具體運用,是指導用藥的原則之一。如麻黃入肺經,能發汗解表,宣肺平喘;黃連主入心經,能瀉心火,除心煩而安心神,臨床上用黃連阿膠湯治療陰虛火旺的失眠,每奏良效。酸棗仁入心經,有養心、益肝、安神之功,能鎮靜催眠。
五味四氣是藥物歸經的依據之一,據統計五味入五臟為大多數中藥所反映。其中鹹入腎經者占57.14%;酸入肝經者占56.25%;辛入肺經及大腸經者占50%。藥物的性味只揭示藥物功能的一個側面,如和歸經結合起來考慮,即能比較全面地闡明性能和臟腑之間的關聯。如青皮味辛溫入肝經,其性能疏肝破氣,治胸脹痛。現代研究也指出,青皮有較強的利膽作用。
一味中藥,往往不限定歸一經,如甘草、附子能通行十二經。還有一些中藥,不但能自入某經,並能引導它藥進入別經,稱為引經藥。歸經及引經的理論,尚待深入研究。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