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藥資訊 > 健康飲食入門 > 中醫食療的功效 > 藥物成分與食物的作用 > 2.升降浮沉 >

作者:李世滄 日期:
2001-12-17 13:26:34

2.升降浮沉
升降浮沉是指中藥作用的不同趨向。當中藥進入人體後所產生的升提舉陷、下降平逆、上行發散、下行泄利等不同作用,可以調整病勢下陷或上逆之偏。證有向上(嘔吐、咳喘)、向下(瀉下、崩漏、脫肛)、向內(表證不解)、向外(自汗、盜汗、夢遺)等表現,故藥物治療也有其針對性。一般向上、向外作用,稱為升浮;向下、向內的作用,稱為沉降。即升浮藥主上行而向外,具有升浮、舉陷、發表、開竅、祛風、散寒等作用;沉降藥主下行而向內,具有潛陽、降逆、收斂、止咳、平喘、清熱、利水、通便等作用。
此等作用又由其氣味厚薄、質地輕重、炮製生熟、配伍組方等諸多因素所影響。例如大黃氣味俱厚,性寒,故泄下。近代研究已證明其瀉下、抗菌等作用。氣味與升降浮沉的關係可概括為:辛、甘、淡主升,如薄荷疏散風熱(內服小量可使皮膚毛細血管擴張,促進汗腺分泌,使散熱增加而呈解熱作用);苦、酸、鹹主降,如烏梅澀腸止痢(研究證明對腸管有抑制作用,且對痢疾桿菌、傷寒桿菌等有抗菌作用)。溫熱主浮,如羌活祛風濕;寒主沉,如鉤藤甘寒清肝火。現代實驗指出:天麻有鎮靜、抗惊厥作用;鉤藤有鎮靜、降壓作用,二者併用,可加強降壓效果,改善頭痛、頭暈、心悸、失眠等症狀。
從質地而言,花、葉及質輕的藥材,如菊花、荷葉等多能升浮;種子、果實及質重的藥材,如蘇子、枳實多能沉降。從炮製來說,一般酒炒能升,如酒炒黃芩,可清頭目之熱。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