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藥資訊 > 健康飲食入門 > 常用食物舉例 > 西瓜 >

作者:李世滄 日期:
2001-12-17 13:26:34

西瓜
基原:為葫蘆科(Cucurbitaceae)植物西瓜(Citrullus vulgaris Schrad.)的果瓤。原產非洲撒哈拉沙漠,據記載五代時從西域沿絲綢之路傳入中國,因來自西方,故名西瓜。《本草綱目》云:「按《胡嶠陷虜記》言:嶠征回紇,得此至種歸,名曰西瓜。」
成分:西瓜果瓤含有蘋果酸、磷酸、果糖、葡萄糖、胺基丁酸、瓜氨酸、麩氨酸、精氨酸、甜菜鹼、蕃茄色素、胡蘿蔔素、蔗糖、維生素C等。
性味:甘、淡,寒,無毒(《本草綱目》)。甘,涼(《本草再新》)。
保健功能:清熱解暑,除煩止渴,利小便。治暑熱煩渴,熱甚傷津,小便不利;喉痹,口瘡(《中藥大辭典》)。主消渴,治心煩,解酒毒(《飲膳正要》)。
保健方:
1. 小兒夏季熱:西瓜翠衣、金銀花各15公克,太子參9公克,扁豆花、薄荷 (後下)各6公克,鮮荷葉半張,煎服(《安徽中草藥》)。
2. 高血壓:西瓜翠衣9~12公克、草決明子9公克,煎湯代茶飲。
3. 夏季防暑:清熱、生津、止渴,適用於高熱、口渴、煩躁。西瓜取瓤後取 汁液。
4. 西瓜番茄汁:西瓜1500公克、番茄1000公克,取汁液。功能滋陰、清熱、 止渴。適用於高熱,口渴心煩,小便短赤、胃陰虛而有熱的食納呆、消化不良 等。為夏季清涼防暑飲料。
附註:
1. 《本經逢原》云:「西瓜,能引心包之熱,從小腸、膀胱下泄。能解太陽、陽明中暍及熱病大渴,故有天生白虎湯之稱。……緣是世醫常以治冬時傷寒壞病煩渴,從未見其得愈者,良由不達天時,不明鬱發之故爾。」
2. 西瓜雞:烏骨雞一隻,取精肉切成片,用米酒75公克和、薑、糖、鹽各少許拌和入味。另選中等大西瓜1個,在瓜蒂處切開一個如杯大小的口,挖出內瓤,將雞片放入瓜殼內,添水淹沒,在原樣封口。置鍋內蒸1小時(高壓鍋蒸18~25分鐘)即成。本品具有滋陰養血、清肝明目、通脈、利耳目、烏鬚髮的功用。對貧血、食慾不振、氣血虧虛、肝陰血虛等症有一定功效,以在夏季用之尤佳。
3. 翡翠片:取西瓜皮1000公克,切成厚0.3公分、寬3.0公分片狀,放入開水中汆燙片刻,撈出晾乾,鍋內放少許油燒熱,倒入、薑末翻炒,出味後,加水一勺及適量精鹽、白糖,微火炖4~5分鐘,入味後加澱粉勾芡,淋上香油出鍋即可。本菜肴既是席上佳味,又對小便不暢、口舌生瘡者有功效。
注意:
1. 全身浮腫、排尿功能障礙,中寒濕盛者,應忌服西瓜。《本草綱目》云: 「西瓜、甜瓜,皆屬生冷,世俗以為醍醐灌頂,甘露灑心,取其一時之快,不知其傷脾助濕之害也。」
2. 西瓜性質寒涼,久食、多食容易加重消化系統慢性疾病的病情,出現脾胃虛寒、寒積冷痛、大便溏瀉等症。故慢性腸胃炎、消化功能紊亂、腹瀉者,忌多食、久食西瓜。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