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藥資訊 > 健康飲食入門 > 常用食物舉例 > 芋頭 >

作者:李世滄 日期:
2001-12-17 13:26:34

芋頭
【基原】為天南星科(Araceae)植物芋
(Colocasia esculenta (L.) Schott)的地下塊莖。原為野
生,後為人栽培。西漢農書《氾勝之書》中已有芋頭的記載。
蘇軾在《玉糝羹》詩中稱贊芋頭香甜比作龍涎香。(《說文》
云:「芋,大葉、實根,駭人也。」
【成分】芋頭含蛋白質1.75~2.3%、澱粉69.6~73.7%、脂類
0.47~0.68%,多糖12.0%,多種胺基酸有絲氨酸、天門冬氨酸、
丙氨酸、精氨酸、穀氨酸、纈氨酸、賴氨酸、蘇氨酸、甘氨酸、
亮氨酸、異亮氨酸、脯氨酸、半胱氨酸、酪氨酸、苯丙氨酸、
蛋氨酸、組氨酸;微量元素有鉀、鈣、矽、磷、鐵、鎂、錳、
鈉、鋁、銅、鈦、鋇、鉻、硼、鑷、鉬、銀、釩等。尚含維生
素B1、B2、C、菸鹼酸及豆甾醇、苔甾醇、β-谷甾醇、胡蘿蔔、
黏液皂素等成分。
【性味】甘、辛,平。《名醫別錄》:「辛,平,有毒。」。
陶弘景曰:「生則有毒,性滑。」清.黃宮《本草求真》云:
「入腸、胃。」
【功能主治】益脾胃、調中氣,化痰和胃。生芋頭(乾之尤妙)
用於軟堅散結,可治瘰、腫毒、腹中癥塊、燙火傷等。
【保健功能】
1. 《名醫別錄》:「主寬腸胃,充肌膚,滑中。」
2. 《新修本草》:「蒸煮,冷啖。療熱、止渴。」
3. 唐.孟 《補養方》:「十月後曬乾收之,冬月食之不
發病。和鯽魚、鯉魚作,良。久食,治人虛勞無力。」
4. 《本草拾遺》:「吞之開胃,通腸閉。產後煮食之,破
血。」
5. 《日華子本草》:「和魚煮食,甚下氣,補中調虛。」
6. 明.姚可成《食物本草》云:「主寬腸胃,充肌膚,滑
中。冷啖,療煩熱,止渴,令人肥白,開胃,通腸閉。」
7. 《醫林篡要》:「行水。」
8. 《本草求原》:「止瀉。」
9. 清.王士雄《隨息居飲食譜》曰:「生嚼,治絞腸痧;
搗塗,癰瘍初起;丸服,散瘰。」
【保健方】
1. 芋頭山藥粥:芋頭200公克,山藥50公克,大米50公克,
加水煮粥,調適量調味料,時時服食。有補脾胃,除煩
止渴,益氣增食功用。用於氣虛乏力,納少口渴等症。
2. 芋艿泥:芋艿搗如泥,外敷,治癤腫。又法芋艿、生大
蒜等量搗如泥,外敷,治牛皮癬。
【附註】
1. 芋含較多澱粉和黏液皂素,質地較馬鈴薯細軟,無龍葵
素,熟食適量易消化,適於胃弱,可以調中補虛、化痰
積、解毒醒酒(宜佐辛溫,兼以煖胃)。
2. 芋頭所含的礦物質中,氟的含量較高,具有防齲、保護
牙齒作用。
3. 芋頭可煨、燒、炒、拌、蒸、煮等,都具有滑、軟、
酥、糯、清香、粘嫩爽口的特色。
4. 千百年來,素為江南人的塊根、塊莖屬(芋頭與薯蕷)主
食品,可見藥食息息相關。芋頭富含澱粉、蛋白質,可
以代糧,亦甚營養。《農政全書》曰:「煮法,宜先用
鹽微滲之,則不模糊。」
【注意】
1. 芋頭生食有毒,食後易導致口舌發麻、腸胃不適等症。
2. 芋頭的黏液中含有皂,能刺激皮膚發癢,因此生剝芋
頭皮時需要小心。若皮膚發癢,可在火上烤烤,或用生
薑擦一下,即可緩解。
3. 芋頭不可生吃,否則刺激嗓子。熟芋頭一次也不可吃得
太多。脾胃虛弱者,若吃得太多,容易在腸內產生氣體。
唐.孫思邈《千金.食治》:「不可多食,動宿冷。」
《本草衍義》云:「多食滯氣,困脾」。清.黃宮《本草
求真》云:「多食則不免有動氣,發冷泄瀉及難克化之
弊。」清.王士雄《隨息居飲食譜》曰:「消渴宜餐,
脹滿勿食。」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