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中草藥百科
上一頁
腎蕨
Nephrolepis auriculata
腎蕨具有發達的根狀走莖,走經末端常生小苗或長出球狀肉質的塊莖-貯水器,是腎蕨貯存水分與養分的器官,貯水器去鱗片後洗淨,可供野外求生食用,汁多甘甜,能生津止渴。腎蕨的葉片長25∼60公分,常被用作花藝素材,幼嫩葉柄上密被黃褐色鱗片,近葉柄的羽片處呈現耳形,常覆蓋於葉軸上,葉軸具有縱溝,孢子囊堆圓形,著生於羽片邊緣,具向上開裂的腎形孢膜。典籍中記載,腎蕨味甘、淡,微澀,性涼,能清熱利濕、通淋止咳、消腫解毒。 蓧蕨科(Oleandraceae)的腎蕨分布於台灣全島海拔二千五百公尺以下的山區,土生或附生於林下、溪邊樹幹或石縫中,其實在城市街道或校園一隅也常能不時瞥見。它有著許多有趣的別名,其中不乏來自其特殊的肉質塊莖:「鐵雞蛋」、「鳳凰蛋」、「鳳凰卵」、「球蕨」、「天鵝抱蛋」、「金雞孵蛋」、「石窩蛋」、「貓蛋果」、「山豬仔卵核」、「山豬腎子」、「涼水果」、「麻雀蛋」、「夜明吐珠」、「蕨薯」、「落地珍珠」、「馬騮卵」、「水檳榔」、「冰果草」、「蛇蛋參」、「金雞蛋」、「石上丸」、「圓蕨」、「圓羊齒」、「耳基假石葦」、「腎鱗蕨」、「蜈蚣草」、「鳳凰草」、「蜈蚣蕨」、「篦子草」、「梳篦草」、「飛天蜈蚣」、「神仙對坐草」、「石黃皮」、「鳳凰蕨」、「何汗蕨」、「雉雞尾」、「烏腳蕨」、「狗核蓮」等。
copyright @ 『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』